工作坊:動畫長片的角色數位建模

在本次動畫節於10月21日舉行的工作坊單元中,邀請好萊塢建模師陳衍熹,為北藝動畫系的同學們介紹電影中的數位建模與造型開發。工作坊內容涵蓋了講者的經歷分享、過去建模成果展示、模型師的重要性解析,以及五個由講者提供的實操課件,讓參與的同學對業內建模流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陳衍熹向同學們介紹他的背景

 

工作坊開始時,陳衍熹首先介紹了他的個人經歷。當年他在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美術系畢業時,好萊塢知名的節奏特效工作室 (Rhythm & Hues Studios) 來校徵才,憑藉其素描與雕塑等美術功底,陳衍熹受到了該公司的青睞,從紐約來到好萊塢展開了他的建模生涯。他表示:對於許多建模特效公司來說,比起軟體操作技巧,他們更重視具備美術學習背景的新秀。

陳衍熹與同學自拍

▲陳衍熹與同學自拍

 

陳衍熹以《黃金羅盤》中的動物特效為例,向同學們展示了專案中各個流程的實際操作。由美術、建模、材質、布料/毛髮模擬、綁定等部門組成的「Access group」依序分工,完成各階段的工作,接著動畫部門會根據劇情需求對模型進行混合變形。在《黃金羅盤》的專案中,美術組提供動物的參考資料,涵蓋毛髮長度、骨骼形態等細節;建模部門則根據這些資料製作初步模型,之後交由毛髮特效處理部門模擬動物的毛髮;紋路繪製部門會根據參考資料為模型貼上紋理;綁定部門建制骨架後,再交給動畫部門進行表演安排。

接著,陳衍熹從五個面向說明了模型師的工作及其重要性。綁定部門需要乾淨且適當密度的線框、特定方向的拓撲,以及組織良好的大綱視圖;動畫部門依賴建模師提供解剖學準確的模型;頭髮及布料模擬部門則要求模型的幾何形狀均勻且密度適當。由此可見,模型師的工作貫穿整個專案製作過程,重要性不容忽視。

在工作坊中,陳衍熹還提供了五個模型,讓同學們在操作中實際嘗試替模型拓撲,透過親身操作進一步加深對建模過程的理解。

在熱烈的掌聲中,這次的工作坊圓滿結束!

 

▲同學們操作課件

 

▲陳衍熹與動畫系上師長合照

 

 

時間:10/21 (一) 13:30~17:00

地點:動新大樓 A102教室

僅供北藝大動畫系同學參加

 

主講人:

陳衍熹

 

主講人介紹:

陳衍熹來自台灣新竹,擁有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美術碩士學位。1994年受聘加入好萊塢的節奏特效工作室(Rhythm & Hues Studios), 擔任數位建模師和建模總監,參與的40多部電影中包括《哈利波特》,以及兩部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的電影《黃金羅盤》和《少年Pi的奇幻漂流》。2014 年被溫哥華的索尼圖像工作室(Sony Picture Imageworks) 聘為資深建模師和建模主管, 參與的電影包括奧斯卡最佳動畫獎入圍的《飛奔月球》 , 和最佳電影特效獎入圍的《蜘蛛人: 無家日》。2021年她成為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會員,此後參與奧斯卡最佳動畫、最佳電影特效等獎項提名和投票。



講座內容:

工作坊的在座同學都是工作室裡新上任的數位模型師! 我們將在討論產業中對數位模型的基本要求後, 請學生們實際操作, 把客戶的3D概念雕塑轉變成符合產業製作標準的模型, 在工作坊結束前用模型轉盤做首次展示(first pass prese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