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數位建模與造型開發
時間:10/24 (四) 13:30
地點:北藝大藝文生態館 K301
深入瞭解好萊塢建模師的工作內
容!陳衍熹老師專題講座
撰寫人:張舒羽
本次動畫節於10月24日請到陳衍熹老師主講的專題講座:電影數位建模與造型開發,帶我們一起看好萊塢的製片過程與節奏特效工作室(Rhythm & Hues Studios)的分工。
▲ 主講人陳衍熹
講座一開始,陳衍熹老師以投影片展示了這三十年來實體雕塑數位化的過程。她表示,三十年前在進行建模時,必須先創作實體雕塑,在那時候沒有現在如此方便的數位建模軟體,得先用黏土做出實體模型,再將它數位化導入電腦中。
接下來陳衍熹老師向我們介紹現代視覺特效與動畫流程的製作。在開始前,老師先向我們說明了工作室的建模流程,在一項建模專案中部門分工是很明確的,作為專業建模師,除了建模外,還得要考慮其他部門的需求,才能增加分工工作效率。
接著她以自己參與的作品《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老虎作為動物模型舉例,老師表示,要製作一隻逼真的老虎除了要參考上千張的照片,還要學習老虎的骨骼與肌肉解剖學、運作方式,才能做出完整的建模。下一個舉例是主角數位替身建模,老師分享的是她參與製作《蜘蛛人:無家日》中的蜘蛛人數位替身,在掃描完演員的身型後,要在替身建模上加上蛛絲,老師表示那時最大的挑戰就身上的蛛絲,需要許多點與線去綁定才不會看起來有問題。
最後,老師還介紹到動畫長片人物建模製作過程,包括《小腳怪》與《飛奔去月球》等知名動畫片的主角建模,並分享了與工作室毛髮部門的合作與人物厚重布料的處理方式。
在最後的提問環節有觀眾問道:如何面對3D技術與AI的快速進步?老師表示在這些年來她對科技進步快速也感同身受,在三十年前需耗時一個月製作的雕塑,現在可能只要幾分鐘,但她鼓勵我們別去害怕或刻意反抗AI,而是需要學習去將科技轉變成幫助自己的工具,積極學習的態度與美術的基礎都很重要,不要放棄才是成功的關鍵。
▲陳衍熹與動畫系師長合照
主講人:
主講人介紹:
陳衍熹來自台灣新竹,擁有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美術碩士學位。1994年受聘加入好萊塢的節奏特效工作室(Rhythm & Hues Studios), 擔任數位建模師和建模總監,參與的40多部電影中包括《哈利波特》,以及兩部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的電影《黃金羅盤》和《少年Pi的奇幻漂流》。2014 年被溫哥華的索尼圖像工作室(Sony Picture Imageworks) 聘為資深建模師和建模主管, 參與的電影包括奧斯卡最佳動畫獎入圍的《飛奔月球》 , 和最佳電影特效獎入圍的《蜘蛛人: 無家日》。2021年她成為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會員,此後參與奧斯卡最佳動畫、最佳電影特效等獎項提名和投票。
講座內容:
數位建模是視覺特效與動畫製作中最不可缺的項目,其素質及重要性和製作過程中的所有部門密切相關, 環環相扣。在此講座中,陳衍熹將從帶領大家參觀90年代產業黃金時期的數位建模方式開始, 介紹好萊塢的特效與動畫工作室從接到專案到完成製作的流程, 並解說數位建模在製作流程中對每一個階段的重要性。透過陳衍熹參與過的一些製作片段, 學生們可以一睹業內主流工作室數位建模和外觀開發的製作和審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