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映單元3-小兒子動畫影集精選+阿甯咕大戰想像蟲特映

時間:10/23 (三) 15:30

地點:北藝大藝文生態館 K301

 

搭起動畫與文學的橋樑——《小兒子》中的親情與溫暖

撰寫人:王郁馨

 

  今日(10/23)《小兒子》於關渡動畫節的放映會暨產業講座順利落幕,主辦單位特別邀請史明輝導演及製作團隊成員分享《小兒子》製作的幕後故事。自2018年開播以來,《小兒子》即將邁入第七週年,製作進入第五季,曾獲得捷克茲林兒少影展、台灣金鐘獎最佳動畫節目、信誼基金會兒童動畫獎佳作等數十項國際影展獎項。故事改編自作家駱以軍的同名散文作品,描述小兒子「阿甯咕」與父母、哥哥、寵物小狗端端及同學親友的生活與互動。《小兒子》亦發展舞台劇、音樂劇、漫畫、繪本等跨媒體IP企劃,在台灣與世界日益發揚光大。

  史明輝導演分享製作秘辛(圖片來源:10/23側拍組)



動畫化的表演形式使阿甯咕的古靈精怪更為生動:個性我行我素、喜歡抓奇怪的蟲子回家,每日的調皮作怪令父母頭疼,卻能在吵吵鬧鬧的日常中,看見家人之間溫暖的成長路程:溝通、磨合、學習彼此尊重。本次的放映會不僅播放了《小兒子》精選集數,也放映了獲得金鐘59最佳動畫節目的全新系列:《阿甯咕大戰想像蟲》,描述「想像蟲」入侵地球,以人類想像力為食,來自宇宙的幹員小狗「端端」與阿甯咕合作,並攜手朋友們與最愛的爸爸,一同對抗想像蟲入侵對世界造成的破壞。製作團隊同時也加入了新血,調整動畫風格與人物造型,為《阿甯咕大戰想像蟲》帶來新鮮與豐富的色彩。

 

小兒子製作團隊(圖片來源:10/23側拍組)

 

  在放映後的座談會上,配樂負責人劉芷吟表示,製作《小兒子》系列配樂時,其實與其他作品的氛圍不太一樣:劇情包含很多綺想的片段,有了史導演的鼓勵與對創作的開放心態,她也配合劇情創作更為誇張、更多情緒渲染的的音樂。接下來則是由三位配音員個別分享配音的趣事與感想,負責駱爸爸的謝一帆先生笑談團隊裡許多人在《小兒子》製作過程後,也陸續有了自己的「小兒子」:他在配音過程中檢視劇情中父子的歡喜鬧騰,也映照到自我與兒子的關係。負責阿甯咕的郭蔓萱身為家中長女,成長過程中受到各樣對於長女行為的訓誡,在為調皮的阿甯咕配音後,發現自己是可以表現任性、自在的天真面向,讓她從小心翼翼的枷鎖中暫時得以放鬆。在一些放映會上,不時有小朋友認出阿甯咕的獨特聲調與她相認,也為工作活動中帶來更多樂趣。



  最後,由為負責駱家媽媽、哥哥配音的沈諠婈分享,在北藝大進行配音工作時,是日常生活中有別於台北市中心喧鬧的放鬆時刻。《小兒子》系列也是她對配音的初次嘗試:錄音過程中激發了她操控自己聲音的可能性,平時錄音多是拿到劇本、沒有畫面的狀態,讓熱愛閱讀的她用的與眾不同的想像力,為小兒子帶來更多可能性。製片老師為第一場座談總結:雖然《小兒子》的製程緊湊,平均一個月產出1集3分鐘的動畫,包含編劇、動畫製作、錄音與配樂等流程,製作團隊幾乎全年無休,卻也讓每個創作者得到各自的收穫,無論是能力的進長,抑或在《小兒子》中投射了自我與家庭的關係,反思如何促進個人的家庭關係。

 

映後訪談(圖片來源:10/23側拍組)

 

  第二輪座談中,由負責色彩設計、角色設計、動畫原畫的工作人員個別分享。看完一輪《小兒子》選集讓他們十分感動。回想起當時企劃初期的分工還在磨合階段,不如外國歷史悠久的動畫大公司,他們寥寥數十人的團隊在Line群組召集、在聚餐上討論劇情與分工;到如今逐步完整、標準化的編制與流程,一路走來竟已將近七年之久,為工作人員帶來滿滿成就感,也使優秀的動畫人才彼此交流認識,是所有製作團隊心中重要的一段回憶。有成員表示,一邊聽錄音、一邊繪製《小兒子》動畫的過程,剛好朋友在場,那些逗趣的台詞也成為他們時不時想起彼此之間的趣事之一。

(圖片來源:10/23側拍組)

 

  最後,由觀眾Q&A環節為今日的節目畫下句點。以下節錄部分的觀眾與史明輝導演的問答。

 

  Q1:感覺動畫中的駱爸爸——駱以軍與現實中的作家本人形象非常相似,無論是長相、談吐,好奇是否在設計前期有參考本人的形象,或是深入了解他們的家庭互動?

 

  史導演表示,企劃尚未正式開始前,曾經與駱以軍先生開會討論,他問及,為了配合動畫的表現方式,能不能就現有故事做一些更動?

  而那時駱以軍先生大方表示,願意接受任何劇本上的修改,他認為動畫化的《小兒子》是一個新創作的開始,會完全尊重並相信史明輝導演的想法與決定。聽完駱老師的一番話,史導演備受鼓勵,讓《小兒子》有了全新的生命力,走入大眾的視野。至於造型與人物設定的部分,他們的參考對象僅有駱以軍先生提供的參考照片,繪製多個版本後,除了很快便定稿的駱爸爸以外,都發展成了比較卡通化的造型。不過依然維持了兩個孩子都戴著眼鏡的特徵,或許是實際接觸了駱以軍先生的緣故,使得駱爸爸的角色設計特別突出、活靈活現。



  Q2:有關於新系列《阿甯咕大戰想像蟲》,在動畫節奏與美術設計上,有了明顯的進步,想請問是否導入了新的技術,或調整製作流程?是否會在未來導入新的技術,譬如3D動畫?



  對此,史導演分享,《小兒子》是一個長期的企劃,他們在將文學作品改編為動畫之外,也希望多方試驗哪一些媒材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更得閱聽人喜歡。於是他們第二階段的決策便是出版漫畫書,出乎意料的是,兒童讀者對於《阿甯咕大戰想像蟲》漫畫系列反饋十分熱烈,於是製作團隊便大膽提出,可以試著將該系列動畫化。

  史導演的堅持是,帶領團隊去理解觀眾需要什麼,傾聽每一場放映會上孩子的笑點、大人共鳴的橋段,自然地帶給觀眾他們喜歡的東西、同時也是團隊認同的價值。

 

(圖片來源:10/23側拍組)

 

  北藝大動畫系教授葉安德在問答環節結束時,恭喜《阿甯咕大戰想像蟲》獲得第59屆金鐘獎最佳動畫節目,並表示在世界動畫產業都趨向大公司的編制時,《小兒子》製作團隊以小型且不斷加入新人的新生團隊,竟能組織起一部又一部出色的動畫作品,為台灣動畫界點亮生命力的光采。 

       史導演在最後分享,改編自散文原著的新企劃《阿甯咕又闖禍了YA~》會將阿甯咕的奇幻冒險搬上大螢幕,並已參加2024年的金馬創投會議,敬請期待《小兒子》系列充滿可能性的未來發展。

 

小兒子阿甯咕介紹

夢田影像自2017年改編臺灣作家駱以軍散文《小兒子》推出系列動畫,以動畫延伸推出「小兒子阿甯咕」系列作品,包含動畫影集、兒童節目、MV、紀實影片、出版品與親子音樂劇;是臺灣文學改編作品中,發展項目最廣的原創親子IP,在全世界多國發行並獲獎無數。小主人翁「阿甯咕」勇於做自己的無厘頭性格,深受大、小朋友喜愛,成為孩子們最好的朋友。故事在笑料日常下,不忘提醒父母和孩子們「我們是有靈魂的人,要溫暖、要堅強、不要傷害他人,但也要有能夠承受傷害的能力。」

 

關於導演 

史明輝曾獲美國電視艾美獎、四座金穗獎、第四屆和第十屆臺北電影最佳動畫獎、第四十四屆金馬獎、第五十六屆亞太影展最佳短片、第五十四屆金鐘獎、2012信誼兒童動畫首獎和2013高雄國際短片台灣獎等。動畫作品入圍國內外超過三百多個影展。長片劇本「願快樂」與「寂寞碼頭」曾入圍優良劇本獎,並獲第34屆特優劇本,兩部動畫電影計畫均入選金馬創投會議並於2013、2014,連續兩年榮獲「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劇本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