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首頁 navigate_next 節目總表 navigate_next 焦點導演:蔡旭晟導演

焦點導演:蔡旭晟導演

       
 

  本次動畫節於10月23日特映單元播映蔡旭晟導演的作品《櫻時》、《魍神之夜》,並於映後有幸邀請到蔡旭晟導演蒞臨現場,與大家分享創作經驗與心路歷程。


  獲得東京動畫大獎作品《櫻時》融入臺灣民間信仰與熟悉的街道場景,描述小男孩與舊廟之間的魔幻故事;而榮獲高雄電影節金火球大獎的《魍神之夜》改編自甘耀明老師的小說集《水鬼學校和失去媽媽的水獺》當中的同名小說,同樣以奇幻的民間故事加入臺灣民俗元素——魔神仔帶出關於「魍神」的秘密。


  播映結束後,首先導演以《魍神之夜》為基礎,分享許多有關幕後製作動畫的手法與經驗。《魍神之夜》使用真人轉描法,讓動畫角色貼近真實人物,在敘事和真實性的探討時,能夠更加進入狀態,使劇情和現實有所呼應。 接著導演分享轉描方式、角色設計歷程,真人演員透過試鏡、定妝後實拍,再進行轉描。經由演員實際表演,展現眼神與姿態,提供動畫師描繪;再加上誇張化的2D動態,使作品更有畫面感與戲劇張力。導演亦分享作品的調整方法:在創作某片段後,隔一段時間再去審視,進而掌握和作品的距離感。他更表示自己喜愛於睡前閱讀文字劇本搭配其他類作品,並在夢中結合夢境畫面剪接,如此創造出不同效果,打破分鏡原有的邏輯。

 

 

 

 

       
   

 

 

 

       
 

  提問環節時有觀眾問道,為何作品裡的主角都是小孩?導演則回應道這是對於童年的觀察和記憶——小孩可以維持故事的天真性,也想把記憶封存於作品中。謝文明導演也提問:「導演是如何把搜集而來的臺灣意象融入作品內?」蔡旭晟導演表示,平常會運用攝影方式捕捉民俗風情,思考不同的敘事方式,也會觀察廟宇中的人們,從服裝、表情去探討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可以做描寫。問答尾聲,觀眾想暸解結合2D與3D時遇到最大的挑戰是什麼?蔡旭晟導演對此回應,希望動畫技術也可以展現工藝特質,保留手工的感覺。製作《魍神之夜》時,在3D轉2D的階段,為了讓格數更接近2D,經過了抽格、調整與修改;此外,導演也希望以調整格數的方式作為某種技巧與素材。


  《櫻時》與《魍神之夜》引領觀眾走入奇幻民俗故事,呈現出台灣獨有的在地風情。透過映後座談,使觀眾更了解導演的獨特思路及製作過程的神奇之處。

 

 

 

 

       
   

 

 

 

       
 

 

蔡旭晟

 

1979年出生於臺灣高雄,自小就對於繪畫、卡通、電影等充滿興趣與熱情,並以個人工作室模式持續創作。動畫短片《櫻時》獲得2013年東京動畫大獎首獎並在日本全國電影院展出。導演致力創作出屬於台灣本土又鮮明的原創動畫,並與台灣漫畫家及小說家合作,改編漫畫與文學小說成為動畫作品。

 

代表作:

 

2020 《印象禪武》 

2015 《大嬸與狼》

2011 《櫻時》

2005 《下雨後》

2004 《人工太陽》